首页 / 范文 > 正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 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 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 课件出示主题图欢迎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 | 口头列算式解答:3×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 | 人3×3+2=11 | 人

  3+3+3+3-1=11 | 人3×4-1=11 | 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 1指着算式3×3+2=11 | 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 2指着算式3×4-1=11 | 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 | 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 齐读一遍

  6、比较优化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 | 做一做第1题

  第二关:算一算 | | 做一做第2题

  1、4×3+4=2×3-3=5×5+5=

  4×4-4=5×3+2=4×5-4=

   |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 2抽乘加、乘减各一题说运算顺序。

   | 34×3+4=表示什么意思。

  2、 | 练习十二第1题

  5×3-5=5×3+5=5×4+5=

  5×2=5×4=5×5=

   |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关:解决问题 |

  1、练习十二第4题

  2、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 练习十二第5题

  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2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2、体验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 | 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 |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 | 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

   | 生好奇,想知道

  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 | 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 | 课件出示问题

   |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全班交流,说说列出了哪些算式,小组长汇报各种方法,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

  师:观察比较,猜一猜像3×3+2=11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这样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 | 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 板书:乘加、乘减

  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通过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3、探究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师:观察乘加、乘减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 生讨论交流

  生1汇报:先算乘,后算加、减。

  师:为什么这样算? | 注重算理的理解

   | 生讨论交流

  生2汇报:因为只有先算3×3,再算9+2,计算结果才能是11;同样只有先算4×3,再算12-1,计算结果才能是11。所以应该先算乘,后算加、减

  4、巩固练习:

  过五关,斩六将 | 课件出示

  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观察最后两道题4×3+4=4×4-4=还可以用哪个口诀来计算 | 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②王大爷家的桃园今年大丰收,他请了几个朋友来吃桃,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 课件出示

  ③同学们坐车去看展览,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个学生? | 课件出示

  ④摆一摆,看谁列的算式多。

  老师手中有13朵花,想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打算怎么数,列出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看谁数的方法多。把列式写到纸上。

  ⑤猜一猜

  老师要贴小红旗,一次准备贴3面,最后还多1面,问老师可能有多少面红旗? | 得数不超过14面 | 开放题多种答案

  采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游戏活动,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五关障碍,督促并鼓励学生积极应对难题,通过五关。本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好竞争、喜欢被他人认可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

  5、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和收获。 |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思想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 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 | 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学校图书室准备铺地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题

  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怎样知道100块瓷砖够不够呢?

  板书:0.9×0.9×100=81 | 平方米 | 100块不够

  3、那110块够吗? | 学生独立尝试,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6、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 | 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 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 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 | 说出口诀或4×3=12或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 | 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 | 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 | 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 | 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 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 | 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 | 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 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 |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 |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 | 生1吗? | 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 三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 |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 | 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7

  设计说明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本节课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1、猜测验证,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否推广到分数混合运算?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的正确结论。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在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观点后,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使学生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现规律的过程。

  3、自主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以及体验算法多样性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美的同时,掌握分数的简算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使计算方法最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2、学生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 2哪些运算属于第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第一级运算? | 乘、除法属于第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第一级运算

   | 3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样计算呢?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 4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3×2+34 7×9+5×4 125× | 72-64

  [33×2+34先算乘法,后算加法;7×9+5×4先算乘法,后算加法,乘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125× | 72-64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在整数乘法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其内容和字母表达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 | a×b×ca× | b×c;乘法分配律: | ab×ca×cb×c]

  设计意图:从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入手,为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

  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计算,那么是否也能推广到分数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 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

   | 1探究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6,学生自主观察,交流题意。

  ②独立列式,交流汇报。

  列式一:×2

  列式二:×2+×2

  ③发现运算顺序。

  a、计算。 | 组内分题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先根据猜测计算,再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验证

  b、交流、汇报。

  c、小结。

  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2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①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个人意见。

  ②验证。

  课件出示下面各组算式: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利用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

  ×○×+×

  ③各小组汇报计算结果并讨论。

  ④明确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准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 | 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师: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现在请小朋友们看黑板,谁来说说他是根据哪条信息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他是根据每次班4块,已经搬了5次,这两条信息求出了已经搬了多少块。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谁知道他又是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呢?老师指着再重复根据已经搬的和还剩24块没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哪个小组做法与他一样的举手?谁能完整的再说一说,你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

   | 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 | 块

  20+24=44 | 块

  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我们一起读一遍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三个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 | 只

  16-12=4

   | 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根据什么信息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吗?再完整的说一说,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