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正文

江苏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归纳

江苏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归纳

  高考历史的复习以课本为依托,因为高考的考点都是从课本中来的,考生只有在复习的时候将课本内容熟悉好,将重点知识记牢固,考试才能考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江苏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高中历史常考知识

  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

  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纺织 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陶瓷业:

  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

  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 政策

  ⑴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⑵影响:

  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

  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⑵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⑴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

  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⑵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展开全文阅读